一封致同学们的公开信 Open Letter

2008-03-21 11:35  浏览次数 4

一封致祖国各航海学校在校同学们和在职校友们的公开信

各位同学,各位校友,大家好!

今天我是以一个集美航校毕业生(1950),一个从事航运五十四年工作者和一个热心祖国航海教育华侨的身份在这个“新航海人”网站给您们写这封信。

在过去的五年内我非常荣幸能够回到祖国讲课,从2001 到 2002 两次到我母校集美航海学院,2004年 4 月到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月到上海海事大学(以后简称三校)。在这段时间中每次回国都能看到祖国的航海教育在创新和进步,我也看到著名的瑞典世界海事大学已在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成立分校,並頒发硕士学位。这点可证明我国的航海教育已达国际水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可面对 21世纪的挑战。說到这里可能有同学或許会问我,我们连外国的船都不上不去又怎能去应战?


With the students

我国高级船員到外国船上工作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我们不熟悉他们的工作环境,规则和语言。但这个难題很快就有解决的办法。鉴于世界船队的日益增大和船员的缺乏,很多外国公司已经到我国成立管理培训班,如青岛的 COSCO,挪威的Wallem (华林) 与台湾的 Trian Marine Corp. S.A. 已合作成立一个管理公司,並於今年 9 月16 日开始营业。还有香港的 Anglo Eastern Groups 己與国内某公司合作培训我国船员,这二家僅是一个开端,还会有他公司会跟进,就是我们所等的突破口。

毫无疑问,海上生活是寂寞和枯燥,尤其对已婚的同学来说,但我们既然考进航校就是意味着我们对海有种向往,有抱负,所以 毕业后上船工是顺理成章的事。就像我,生长于海岛,喜爱大海,进航校,上船,回岸上工作和回校进修都是早有计划,按部就班从实习生,大二三副,船长,总船长,到船级社/ 国际公约验船师和退休后之海事顾问,一輩子都在航运界这样走来。54 年来多少风风雨雨我都堅持走下来,虽无飞黄腾达但也可说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现在我准备把 这几十年累积下来的经历在这个“新航海人”网站上跟大家分享和研讨。

航海是一种罕见的职业,它是艱辛同时高报酬的工作,它能够让一个实习生在十年中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 8000 个集装箱货轮的船长,负责一艘超过五千万美金价值的船和货。这样的成就在岸上是无法达到的。在另一方面,如果您选擇在岸上工作,航校本科生可从政府单位如交通部,港务局,引水,货物检验员,船级社,船公司,集装箱码头,租船和保险等等选擇一份适合自已的工作。大家請记住好的学历和英文程度,如能加上一个船长或轮机长专业的资历,永远是尋找工作时最好的本钱。

大家知道我国在明朝时曾经拥有一支世界最强大的船队,那就是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率領的探险队,他的足跡遍及半个地球,他的成功让国家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根据一本由原英国海军军官 Mr.Gavin Menzies 所著之书 “ 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America” 郑和船队很有可能在抵达非洲东岸之后,继续南下繞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然后到达中,北美洲,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陸还要早十多年。郑和之成功是由精良造船技术和优秀航海人员之配合而成,这种成绩和精神是值得我们佩服和学习。


In front of SMU

600 年后的今天,我国的船队和造船业正在急速增大,跟着长兴岛船厂的投入,我国造船吨位将由现在的第三升到世界的第一位。放眼看我国的船队虽然散装和集装箱船队在三校毕业生和校友配合之下有着满意的成长,但 VLCC 和 LNG 船队却非常的缺乏。转眼看先进国家他们正在大量扩大 LNG (液体天气)船队。在能源进口数量日益增大的 21 世纪,我国需由中东输入 6000 万吨以上的原油,这个庞大的数目,九成是靠外藉 VLCC 油轮所承运,这是一笔非常巨大外汇的流失,我们应急思对策。

一个国家要强大富盛一定要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优秀的航海人才,现在我们二者具备,加上政府正确的方針和各方面的积极参與,我非常有信心在你们年青的一辈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可在 10 年之内由今天的海上大国变成一个海上强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完成使命。

谢谢

柳 辉
美国西雅图
2005 年 10 月

上一篇:An Introduction ..    下一篇:关于网站 About t..

相关主题: